2025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助力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
2025-07-11 / 来源:内蒙古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 阅读量:
7月3日,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2023—2025年)》精神,推动知识产权服务下沉科研一线,2025年“知识产权服务万里行”政策宣讲活动今日走进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本次活动由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与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联合主办,聚焦农牧业领域专利转化运用难题,旨在打通从“纸面专利”到“生产力”的最后一公里。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海洲,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二级调研员武永厚等相关领导专家参加此次宣讲会。
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吸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及盟市分院科研人员、技术经纪人、企业代表等60余人参与。与会者纷纷表示,宣讲内容“精准切中痛点”,为后续专利转化应用提供了清晰路径。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将与知识产权部门、企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知识产权“独奏曲 ”变为“交响乐 ”,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牧民家”的初心使命。
政策宣讲聚合力,破解转化难题
活动伊始,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党组成员、副院长孙海洲在致辞中指出,近年来,我院在肥饲料配方、生物技术、农机装备、草种改良等领域已累计授权专利1144件,但仍面临“三多三少 ”困境,即专利数量多但高价值专利少、技术成果多但转化应用少、单点突破多但系统布局少。他强调,知识产权不仅是科研的“终点”,更是创新链的“起点”,必须通过政策赋能、服务升级,推动专利质量提升与转化落地,为内蒙古农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强科技支撑。
呼和浩特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二级调研员武永厚表示,本次宣讲活动是落实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和自治区创新驱动发展的重要举措,通过专利开放许可、快速预审、政策激励等方式,帮助科研机构盘活“沉睡专利”,提升创新效能。
专家解读+实操指导,助力科研创新
在政策宣讲环节,来自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局呼和浩特代办处、自治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及呼和浩特市知识产权局的多位专家,围绕《专利开放许可制度与实施路径——推动存量专利高效转化》《专利快速预审实务——缩短审查周期,抢占技术先机》《知识产权资助及奖励政策——激励高价值专利培育与运营》三个话题进行宣讲,专家们结合农牧业科研特点,通过案例分析、现场答疑等方式,为参会人员提供了可落地的解决方案。自由交流环节中,科研人员与专家就专利布局、技术转化等具体问题展开一一对接,现场反响强烈。本次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举行,吸引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及盟市分院科研人员、技术经纪人、企业代表等60余人参与。与会者纷纷表示,宣讲内容“精准切中痛点”,为后续专利转化应用提供了清晰路径。未来,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将与知识产权部门、企业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推动知识产权“独奏曲 ”变为“交响乐 ”,真正实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成果留在农牧民家”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