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镇江地理标志工作取得新突破——从地域“身份证”到富民“金名片”
2025-09-04 /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知识产权资讯网》 / 阅读量:
当盒马鲜生、开市客的货架摆上了来自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市的丁庄葡萄;当新加坡市场多了一缕产自镇江的金山翠芽茶香;当一瓶瓶承载着百年工艺的镇江香醋走向全球市场……这一切,正是镇江地理标志产品影响力持续扩大、走出国门的生动写照。
连日来,金山翠芽、茅山长青、丁庄葡萄相继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至此,镇江市地理标志已达19个。“这标志着以地理标志保护驱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镇江模式’正在显现成效。”镇江市知识产权局局长翟春辉表示。
镇江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交汇处,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其气候温润、水土丰饶,孕育了众多具有独特品质的地方物产。近年来,镇江市高度重视地理标志的培育与保护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和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小地标撬动大发展
一枚小小的地理标志,对产品、产业乃至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乘数效应”在镇江市得到了充分验证。
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翟春辉表示,地理标志保护的核心要求是统一标准和规范管理,这倒逼并促进了生产端的标准化、规模化,推动产业向集约、高效转型升级,进而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丁庄葡萄为例,合作联社制定了涵盖修剪、施肥、开花后控产等环节的精细标准,显著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同时,地理标志的加持极大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仅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差异化的认知和信任,也直接带来了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消费者更愿意为这份“源自特定地域的独特品质”支付溢价。
不仅如此,丁庄村还以地理标志为核心,在葡萄产业基础上,积极拓展物流、电商等配套服务,并通过“农文旅”融合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这一多元化发展模式不仅带动了大量就业机会,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数据显示,丁庄葡萄产业已带动近2000户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人均年收入显著提升,成为地方振兴的重要力量。
品牌驱动链条延伸,变“单一产品”为“融合业态”。“地理标志凭借其强大的溢出效应,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仅催生了文旅体验、产品深加工等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更充分挖掘出地理标志产品的综合价值,真正实现了‘一个品牌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翟春辉表示。
句容草莓正是典型代表之一。2024年,“句容草莓”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绕句容草莓发展,当地沿白兔镇主干道打造了特色草莓销售走廊,沿线设置了24个专营草莓的特色销售棚,形成了一条亮眼的农产品流通风景线。目前,白兔镇草莓种植面积已超过5000亩,平均亩产值高达4万元,年销售总额接近2亿元。品牌化运作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带动了368户莓农增收致富,也促进了当地旅游、餐饮及休闲农业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地理标志品牌为核心、多元产业互促共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位一体加强保护
近年来,镇江市知识产权部门持续探索政策、保护、赋能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让地理标志这张“身份证”真正成为富民强企的“金名片”。
政策筑基,精准滴灌育沃土。镇江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促进处处长周佶介绍,根据商标品牌培育工作指南,全市在特色产业集中区建成9家商标培育指导站,形成服务网络;同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乡村”行动,为丁庄葡萄、句容草莓等地理标志提供从商标注册、规范使用到品牌策划、市场推广的“一站式”全周期服务。
这种“精准滴灌”式的政策支持,为地理标志的萌芽和成长提供了坚实土壤。如今,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已整合6家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共拥有社员农户1927户。丁庄葡萄年产值破3亿元、带动农民人均收入超5.5万元,成为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假冒伪劣是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最大阻碍。对此,镇江市精准施策,构建了“行政+司法+技术”三位一体的严密保护体系,连续9年开展春茶市场专项整治,重拳打击假冒“金山翠芽”等侵权行为。
走进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的分拣中心,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正高效处理来自各地的私人定制订单。每一盒葡萄都加贴了带有溯源信息的“电子身份证”标签,消费者只需轻轻一扫,即可清晰了解产品产地、农残检测等关键信息。为进一步提升品质透明度和消费者信任度,镇江市推动丁庄葡萄、金山翠芽等特色产品应用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了从种植、采摘到销售的全流程数据上链与可信存证。
当金山翠芽舒展其清雅茶香,茅山长青沉淀下醇厚韵味,丁庄葡萄凝结出颗颗甜蜜——这些凝聚自然与人文精华的地理标志产品,不再只是一方水土的馈赠,更成为一个区域运用知识产权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镇江市知识产权局将切实筑牢地理标志保护屏障,一方面指导相关主体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及专用标志;另一方面从严监管产地范围、产品质量特色等核心要素,全力维护市场秩序。”翟春辉表示,当地将把地理标志作为激活区域特色资源、推动产业迈向高端的关键支点和战略引擎,使之真正成为带动地方发展和富民增收的重要力量。(通讯员 朱婕 李士)
连日来,金山翠芽、茅山长青、丁庄葡萄相继获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至此,镇江市地理标志已达19个。“这标志着以地理标志保护驱动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镇江模式’正在显现成效。”镇江市知识产权局局长翟春辉表示。
镇江位于江苏省西南部,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十字黄金水道”交汇处,素有“天下第一江山”之美誉。其气候温润、水土丰饶,孕育了众多具有独特品质的地方物产。近年来,镇江市高度重视地理标志的培育与保护工作,将其作为推动农业现代化、实现乡村振兴和提升区域品牌竞争力的重要抓手。
小地标撬动大发展
一枚小小的地理标志,对产品、产业乃至区域经济发展产生的“乘数效应”在镇江市得到了充分验证。
标准引领产业升级,从“单打独斗”变成“抱团发展”。翟春辉表示,地理标志保护的核心要求是统一标准和规范管理,这倒逼并促进了生产端的标准化、规模化,推动产业向集约、高效转型升级,进而提升产业整体实力和抗风险能力。
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相关负责人介绍,以丁庄葡萄为例,合作联社制定了涵盖修剪、施肥、开花后控产等环节的精细标准,显著提升了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同时,地理标志的加持极大提升了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誉度,不仅在消费者心中建立起差异化的认知和信任,也直接带来了产品附加值的提高——消费者更愿意为这份“源自特定地域的独特品质”支付溢价。
不仅如此,丁庄村还以地理标志为核心,在葡萄产业基础上,积极拓展物流、电商等配套服务,并通过“农文旅”融合模式,大力发展乡村旅游、餐饮住宿等相关产业。这一多元化发展模式不仅带动了大量就业机会,更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数据显示,丁庄葡萄产业已带动近2000户农民走上致富道路,人均年收入显著提升,成为地方振兴的重要力量。
品牌驱动链条延伸,变“单一产品”为“融合业态”。“地理标志凭借其强大的溢出效应,有效整合产业链上下游资源,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不仅催生了文旅体验、产品深加工等新业态与新商业模式,更充分挖掘出地理标志产品的综合价值,真正实现了‘一个品牌带动一片产业,富裕一方百姓’。”翟春辉表示。
句容草莓正是典型代表之一。2024年,“句容草莓”获准注册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围绕句容草莓发展,当地沿白兔镇主干道打造了特色草莓销售走廊,沿线设置了24个专营草莓的特色销售棚,形成了一条亮眼的农产品流通风景线。目前,白兔镇草莓种植面积已超过5000亩,平均亩产值高达4万元,年销售总额接近2亿元。品牌化运作模式,不仅显著提升了产品溢价能力,带动了368户莓农增收致富,也促进了当地旅游、餐饮及休闲农业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地理标志品牌为核心、多元产业互促共赢的乡村振兴之路。
三位一体加强保护
近年来,镇江市知识产权部门持续探索政策、保护、赋能三位一体的实践路径,让地理标志这张“身份证”真正成为富民强企的“金名片”。
政策筑基,精准滴灌育沃土。镇江市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促进处处长周佶介绍,根据商标品牌培育工作指南,全市在特色产业集中区建成9家商标培育指导站,形成服务网络;同时,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进乡村”行动,为丁庄葡萄、句容草莓等地理标志提供从商标注册、规范使用到品牌策划、市场推广的“一站式”全周期服务。
这种“精准滴灌”式的政策支持,为地理标志的萌芽和成长提供了坚实土壤。如今,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已整合6家合作社、5家家庭农场,共拥有社员农户1927户。丁庄葡萄年产值破3亿元、带动农民人均收入超5.5万元,成为地理标志助力乡村振兴的生动缩影。
假冒伪劣是地理标志品牌发展的最大阻碍。对此,镇江市精准施策,构建了“行政+司法+技术”三位一体的严密保护体系,连续9年开展春茶市场专项整治,重拳打击假冒“金山翠芽”等侵权行为。
走进丁庄万亩葡萄专业合作联社的分拣中心,自动化生产线有序运转,正高效处理来自各地的私人定制订单。每一盒葡萄都加贴了带有溯源信息的“电子身份证”标签,消费者只需轻轻一扫,即可清晰了解产品产地、农残检测等关键信息。为进一步提升品质透明度和消费者信任度,镇江市推动丁庄葡萄、金山翠芽等特色产品应用区块链溯源技术,实现了从种植、采摘到销售的全流程数据上链与可信存证。
当金山翠芽舒展其清雅茶香,茅山长青沉淀下醇厚韵味,丁庄葡萄凝结出颗颗甜蜜——这些凝聚自然与人文精华的地理标志产品,不再只是一方水土的馈赠,更成为一个区域运用知识产权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
“镇江市知识产权局将切实筑牢地理标志保护屏障,一方面指导相关主体规范使用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及专用标志;另一方面从严监管产地范围、产品质量特色等核心要素,全力维护市场秩序。”翟春辉表示,当地将把地理标志作为激活区域特色资源、推动产业迈向高端的关键支点和战略引擎,使之真正成为带动地方发展和富民增收的重要力量。(通讯员 朱婕 李士)
(编辑:刘珊)